首页 > 政协文史馆 >史事
为共和国起名的人——张奚若
2025-09-29 15:13:13 作者:Admin

1949年10月1日,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: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!

这一刻,张奚若先生就站在毛主席右侧近处,同现场的几十万群众一起欢庆和见证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。

张奚若(1889年-1973年7月18日),字熙若,自号耘,陕西大荔县(原朝邑县)韦林镇仓溪村人。自幼聪慧好学,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,参加辛亥革命。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政治学硕士学位,回国后历任大学院(教育部)高等教育处处长,中央大学、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教授。新中国成立后,张奚若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,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,教育部部长,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等职务。著有《主权论》、《社约论考》等,经整理辑成《张奚若文集》。

1949年6月15日,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,张奚若以民主教授的身份出席会议。在各小组讨论的过程中,对于新中国的国号问题,有人提议用"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",也有人提议用"中华人民民国",争议颇为激烈

张奚若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,提议使用"中华人民共和国"为国名。张奚若说:"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,人民这个概念已经把民主的意思表达出来了,不必再重复写上'民主'二字。"与会代表经过反复讨论,最后一致认为张奚若提议的国名好。9月27日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确定“中华人民共和国”这一国名,并写进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》。同时,张奚若在国旗、国徽、国歌的确定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作为著名爱国人士,张奚若先生关心国运、痛恨腐败、独裁,力争民主,经常发表演讲,积极参政议政。

1937年,在西南联大、云南学等四校联合举办时事讲演会,面对六七千名听众,他对国民党和蒋介石展开了猛烈抨击。

张奚若说:"在报纸上马路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名词'赤匪',假如共产党可以叫做'赤匪'的话,我想国民党就可以叫'白匪'。其实'白'字还太好了,太干净了,他们简直就是'黑匪'!"他还给国民党政府下了一断语:"好话说尽,坏事做绝"。因此,中国要有光明的前途,只能是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个人独裁。他说:"为了国家着想,也为蒋介石本人着想,蒋应该下野。假如我有机会看到蒋先生,我一定对他说,请他下野。这是客气话。说得不客气点,便是请他滚蛋!"

1939年的国民参政会上,张奚若当着蒋介石的面发言猛烈批判国民党的腐败和独裁。蒋介石感到十分难堪,就打断他的发言说:"欢迎提意见,但别太刻薄!" 张奚若先生闻言愤然拂袖而去,从此不再出席参政会。

等到下一次参政会开会,国民政府给他寄来了开会通知和路费,张奚若先生当即回电一封:"无政可参,路费退回。" 

 徐志摩曾钦佩的说过:奚若先生,如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“硬”。众人尊称“棱角先生”。

新中国成立后,张奚若先后担任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,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,教育部部长,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等职务。虽然身份和职务变了,但他始终讲真话、讲实话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1957年春天,开展整风运动。张奚若发言重点指出了党和政府工作中存在的偏差,并将其概括为:好大喜功、急功近利、鄙视既往、迷信将来。1958年初的一次国务会议上,毛主席不点名对这十六字进行了批驳,但仍申明“说这些话的是一位朋友,不是右派”。毛主席深知张奚若先生一贯敢于碰硬,敢于直言,对事不对人,从不结派谋私利,是真心为国为民之士。后来在一次会议上又郑重说道:“张奚若是个好人”。也正因为有了毛主席的这个评价,加上周恩来总理的保护,张奚若先生没有被划为右派,在“文革”中得于幸免。

   1973年7月18日张奚若先生因病在北京去世。7月23日,张奚若先生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(人民日报7月24日第二版刊登先生遗照并大幅报道)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董必武、副主席宋庆龄,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,国务院总理、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,军委副主席、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送了花圈。

周恩来、叶剑英、李先念、邓小平、郭沫若、邓颖超等参加追悼会。

追悼会由时任副总理邓小平主持,廖承志同志致悼词。廖承志说:“张奚若先生对国民党反动政府深表愤慨,进行猛烈抨击,拒绝出席国民参政会。他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召开的伪国民大会,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,一贯积极支持并参加国民党统治区的学生民主运动。”

“二十多年来,张奚若先生拥护中国共产党,努力贯彻执行党的对内对外政策,努力从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人民外交活动,不辞劳苦,鞠躬尽瘁,作出了有益的贡献。”

张奚若先生终其一生,始终以全体人民的福利为中心目标,保持仗义执言、坦诚耿直的作风,合志士与学者于一身,往大处着眼做学问,为社会服务做事业。这样一位为国为民奋斗一生,作出很大贡献的人,是值得我们永远缅怀的,尤其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候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  蒙晓辉  

毛主席右侧穿西装戴眼镜者是张奚若先生(如图所示)